在压滤机泵(如液压陶瓷柱塞泵、螺杆泵等)的使用过程中,由于对设备特性、工况匹配及过滤原理的理解不足,常存在一些错误认识,这些错误可能导致设备寿命缩短、过滤效率下降甚至故障频发。以下是常见的错误认识及解析:
一、“压力越高,过滤效果越好”
这是常见的错误认识之一。
错误点:认为只要泵的输出压力足够高,就能快速把物料压干,滤饼含水率更低。
危害:
压滤机滤板、滤框有额定耐压值(如常见的 8-16MPa),超压会导致滤板变形、开裂,甚至滤布被高压冲烂,造成物料泄漏;
过高压力会使物料中的细颗粒强行穿过滤布,导致 “透滤”(滤液浑浊),反而降低过滤质量;
泵长期超压运行会加剧液压件、柱塞密封件的磨损,缩短泵的寿命。
正确认识:压力需与物料特性(黏度、颗粒度)和压滤机耐压值匹配。例如,低浓度、细颗粒物料需较低压力(3-6MPa)避免透滤;高浓度、粗颗粒物料可适当提高压力(6-10MPa),但不得超过设备额定值。
二、“流量越大,进料速度越快”
错误点:盲目追求大流量泵,认为流量越大,压滤机进料越快,能缩短工作周期。
危害:
压滤机滤室的容积是固定的(如 450㎡压滤机滤室容积约 5-8m³),若泵的流量远超滤室填充速度,会导致滤室内压力骤升,引发滤板变形或管路爆管;
大流量下物料流速过快,可能在滤布表面形成 “架桥”(粗颗粒先堆积,细颗粒无法通过),反而导致滤饼厚度不均、过滤阻力增大,后期进料困难。
正确认识:流量需匹配滤室容积和过滤阶段。进料初期可适当提高流量(快速填充滤室),当滤室内物料达到 80% 左右时,需降低流量、提高压力(让滤饼逐步压实),形成 “先快后慢、先低后高” 的阶梯式参数调节。
三、“忽略物料特性,泵型随便选”
错误点:认为 “只要是泵就能给压滤机进料”,不考虑物料的颗粒大小、浓度、腐蚀性等特性,盲目选用普通水泵或离心泵。
危害:
含大颗粒(如矿渣、煤矸石)的物料用离心泵,会因叶轮高速旋转导致颗粒撞击磨损,泵体寿命缩短至几周;
高浓度浆液(如污泥、陶瓷泥浆)用普通齿轮泵,会因黏稠度过高导致吸空、卡泵;
腐蚀性物料(如酸碱废水)用铸铁泵,会因材质不耐腐蚀导致泵体渗漏、失效。
正确认识:根据物料选泵型 —— 含颗粒物料优先选液压陶瓷柱塞泵(陶瓷柱塞耐磨)或螺杆泵(无叶轮,抗堵塞);高浓度物料选螺杆泵或往复泵;腐蚀性物料选不锈钢材质泵。
四、“泵能启动就没问题,无需维护”
错误点:认为泵只要能运转、能送料就是正常的,忽视日常检查和维护(如密封件、液压油、滤芯等)。
危害:
柱塞泵的密封件磨损后未及时更换,会导致液压油泄漏,不仅污染环境,还会因油液不足导致液压系统压力下降,泵输出力不足;
液压油滤芯堵塞未清理,会使杂质进入液压泵、换向阀,加剧精密部件磨损,导致泵卡滞、报废;
泵轴轴承缺油未润滑,会因摩擦过热烧毁电机,造成更大损失。
正确认识:建立维护周期 —— 每日检查泄漏、压力稳定性;每周清理滤芯、检查油位;每月更换密封件(易损件);每季度检测液压油黏度和污染度。
五、“启动 / 停机操作随意,无需规范”
错误点:启动时直接全开出口阀、带压启动;停机时突然断电或关闭电源,不做泄压处理。
危害:
带压启动时,泵的电机瞬间承受巨大负载,易烧毁电机或损坏联轴器;
停机前未泄压,滤室内的高压物料可能反向冲击泵体,导致柱塞或阀芯损坏;
突然停机后,管道内残留的高浓度物料会凝固,下次启动时造成泵 “憋压” 或堵塞。
正确认识:
启动:先打开泵的进口阀,关闭出口阀(空载启动),待泵运转平稳后,缓慢打开出口阀并逐步升压;
停机:先关闭进料阀,打开泄压阀释放滤室和管道内压力,待压力降至 0 后再关闭电源,冲洗泵体和管道。
总结
压滤机泵的使用需遵循 “匹配性、渐进性、维护性” 三大原则:参数与设备 / 物料匹配、压力流量渐进调节、日常维护及时到位。纠正这些错误认识,可显著提高泵的寿命(从 3-6 个月延长至 1-2 年),降低故障率,同时保证压滤机的过滤效率和滤饼质量。
上一篇:450平方压滤机用多大给料泵合适
下一篇:压滤机进料泵发热是怎么回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