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滤机进料泵(如液压陶瓷柱塞泵、螺杆泵、离心泵等)在运行中发热是常见故障,若温度超过正常范围(通常泵体表面温度不超过 70℃,电机温度不超过 90℃),可能导致密封件老化、润滑油失效、部件磨损加剧,甚至烧毁电机。以下是常见原因及分析:
一、机械摩擦异常导致发热
1. 轴承磨损或安装不当
原因:
轴承长期使用后滚珠 / 滚道磨损、间隙变大,运转时产生异常摩擦;
安装时轴承与轴的配合过紧(过盈量太大)或过松(间隙过大),导致偏心运转,摩擦加剧;
轴承缺油或润滑油干涸,失去润滑作用。
表现:泵体轴承部位温度明显升高,伴随 “嗡嗡” 异响或振动增大。
2. 叶轮 / 柱塞与泵壳摩擦(离心泵 / 柱塞泵)
原因:
离心泵叶轮因轴弯曲、叶轮不平衡或泵轴窜动,与泵壳内壁发生刮擦;
液压陶瓷柱塞泵的柱塞与缸套间隙过小(装配误差),或柱塞表面因磨损出现划痕,导致滑动摩擦阻力增大;
泵内进入坚硬异物(如金属颗粒、石块),卡在运动部件之间,造成强制摩擦。
表现:泵体局部温度骤升,可能伴随金属摩擦声,严重时出现卡泵、停机。
二、液压系统异常(针对液压柱塞泵)
1. 液压油问题
原因:
液压油黏度不符(如夏季用冬季低黏度油,或油液因高温氧化、劣化,黏度变高),导致油液流动阻力增大,液压系统内耗增加,转化为热量;
液压油不足或油路堵塞(如滤芯堵塞、管路折弯),油液循环不畅,散热不良;
液压油混入空气,形成气穴现象,油液在高压下压缩 / 膨胀产生额外热量。
表现:液压油箱温度升高(超过 60℃),泵的液压腔部位发热,可能伴随压力波动、噪音增大。
2. 液压元件故障
原因:
换向阀卡滞或磨损,导致液压油在阀内泄漏(内泄),高压油直接回低压腔,能量转化为热量;
溢流阀失灵,无法正常卸压,系统长期处于高压溢流状态,油液持续节流发热;
液压泵(如齿轮泵、柱塞泵)内部磨损,内泄漏量增大,容积效率下降,发热加剧。
表现:液压系统整体温度升高,泵输出压力不稳定,甚至出现压力上不去的情况。
三、电机过载或故障
1. 电机负载过大
原因:
泵的出口压力超过额定值(如压滤机滤室堵塞、进料阀未全开),电机输出功率增加,电流超过额定值,绕组发热;
物料浓度过高、黏度太大,泵的吸入阻力增大,电机需克服更大负载,长期处于过载状态。
表现:电机外壳烫手,电流表显示电流超过额定值,可能伴随电机 “闷响”。
2. 电机自身问题
原因:
电机绕组绝缘老化、短路或接地,导致电流异常增大,局部发热;
电机轴承缺油、磨损,或风扇损坏、散热孔堵塞,散热能力下降;
电源电压不稳定(过高或过低),导致电机运行不平衡,发热加剧。
表现:电机温度快速升高,可能伴随异味(绝缘烧焦味)、冒烟或跳闸。
四、操作不当或工况异常
1. 长时间空载或憋压运行
原因:
泵启动后未及时打开出口阀(空载运行),或压滤机滤室已满但未停机,泵长期处于 “憋压” 状态,能量无法有效输出,全部转化为热量;
进料管路堵塞(如滤布破损导致物料结块堵塞管道),泵的出口压力骤升,形成憋压。
2. 环境因素影响
原因:
泵安装在封闭空间或高温环境(如夏季露天暴晒、靠近热源),散热条件差;
泵体表面积灰过多,影响自然散热。
排查与解决建议
停机检查:先切断电源,待泵冷却后检查 ——
触摸各部位温度,判断发热核心区域(轴承、液压腔、电机等);
检查润滑油 / 液压油的油位、油质(是否浑浊、有杂质),必要时更换;
手动转动泵轴,感受是否有卡顿、异响,判断机械摩擦是否异常。
针对性处理:
轴承问题:更换轴承,重新校准安装间隙,补充润滑油;
液压系统问题:清洗滤芯、疏通管路,更换合格液压油,检修换向阀、溢流阀;
电机问题:检测电流、电压,检修绕组绝缘,更换损坏轴承或风扇;
操作问题:规范启停流程,避免憋压,清理管路堵塞,改善散热环境。
通过及时排查,可避免因发热导致的设备损坏,保障压滤机进料泵的稳定运行。
上一篇:压滤机泵的使用的错误认识